黄色
黄色——主湿证、虚证
黄色是脾虚湿蕴的表现。脾主运化,若脾失健运,水湿不化,泛溢肌肤;或脾虚失运,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,致使肌肤失于充养,则见黄色。
1、阳黄
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,常伴发热和烦渴,属阳黄,为湿热熏蒸所致,治疗时宜清热利湿退黄。
2、阴黄
黄而晦暗如烟熏者,属阴黄,为寒湿阻滞所致,治疗时宜温阳利湿退黄。突然加重的面色变黄,表明肝、胆有病,胆汁代谢出现异常,最常见的是巩膜先出现黄染,尔后随着病情加重而出现面部黄疸。
3、苍黄
肤色苍黄,腹胀如鼓,腹部青筋暴露,形态瘦削,颜面、颈胸部见有红丝赤缕如蟹爪状,治疗时应健脾疏肝、活血行水。
4、萎黄
肤色淡黄,枯槁不泽,神疲少气,面容憔悴,毛发枯萎稀疏,语音低弱,两目无黄染。面色萎黄多因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能上荣所致。治疗时应健脾养血安神。
5、枯黄
肤色黄而干枯,缺乏弹性,消瘦,舌红少津,两目不黄。治疗时应清胃养胃,滋阴养血。
6、黄胖
周身肤色浅黄带白,颜面四肢虚浮,两目不黄,眼结膜苍白,唇、舌、指甲苍白,神疲倦怠,懒于动作,甚则毛发枯萎。黄胖多属脾虚失运、湿邪内停所致。治疗时应健脾祛湿,益气补血,杀虫驱虫。
7、黄疸
身目俱黄,或鲜明如橘色,或晦暗如烟熏状,尿黄而短,身困乏力,懒于动作。突然面色变黄,治疗时宜清热解毒退黄。
8、湿病
肤色黄而晦滞,状如烟熏,但两目不黄,常伴有周身困痛、脘痞苔腻、身热不扬等症。治疗时应祛湿透表。
9、小儿疳积
肤色黄白,面色萎黄,毛发稀疏,腹大青筋,头大颈细,形羸体瘦,困倦喜卧,多与病后失调有关。
小儿疳积的病位主要在脾胃,有时也可涉及心、肝、肺、肾等,为中气虚损、气阴耗伤、饮食积滞、湿热内蕴等所致。治疗时应健脾益胃,消食化滞。
&、胎黄
主要表现为初生婴儿周身皮肤、两目、小便发黄,其黄疸或浅或深,持续时间或长或短,并有可能伴随其他症状。
病理性胎黄,治疗时应宜清热解毒,利湿退黄。
¥、专家提示
食物如胡萝卜、橘子等,也可能引起面色发黄。少食或停食后,多半会慢慢恢复正常。